免税外烟网上商城“铁证如山”:暗流涌动下的灰色地带
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,网络购物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然而,在光鲜亮丽的电商世界背后,一些灰色产业也悄然滋生。近日,本报独家调查发现,一批声称提供“免税外烟”的网上商城正游走于法律边缘,其运作模式之隐蔽,规模之庞大,令人震惊。
这些所谓的“免税外烟网上商城”,往往以极具诱惑力的低价吸引顾客。例如,某知名品牌香烟,在国内正规渠道售价数百元一条,在这些网站上却能以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购得。如此巨大的差价,让不少烟民趋之若鹜。
“第一次看到的时候,我也很怀疑,”一位化名李先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,“但他们网站做得挺正规,客服也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‘海关监管’、‘保税仓直发’,听起来很靠谱。而且价格确实便宜太多了,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条。”
然而,真相远非如此。经过深入调查,记者发现这些网站所谓的“免税”,实则暗藏玄机。
首先,这些网站的运营主体往往注册在境外,服务器也设在国外,增加了监管难度。他们利用跨境电商的某些漏洞,将未经正规渠道报关的外烟走私入境。
其次,为了逃避追查,这些网站的支付方式也十分隐蔽。他们通常不接受常见的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,而是引导消费者使用虚拟货币、境外银行卡等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网站所售卖的外烟质量也难以保证。化名张女士的另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,她在某网站购买的“免税外烟”,抽起来口感和正品完全不一样。“感觉像是假烟,味道很刺鼻,抽了几根就扔了。”她说。
那么,这些免税外烟究竟来自哪里呢?一位曾在某“免税外烟”网站工作过的化名王先生向记者透露,这些烟的来源五花八门,有的是通过非正规渠道从国外走私入境,有的则是国内一些小作坊仿冒生产的假烟。
“他们会从国外一些小国家大量采购,然后通过各种渠道运到国内,”王先生说,“有的甚至直接在国内找一些小厂生产假烟,然后贴上外国的标签,冒充进口货。”
这些假冒伪劣的“免税外烟”,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。更重要的是,走私外烟逃避了国家税收,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损失。
面对这一乱象,相关部门并非毫无作为。近些年来,海关、烟草专卖局等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,查处了一批走私外烟案件,关闭了一批非法网站。
然而,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、隐蔽性等特点,这些“免税外烟网上商城”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,难以彻底根除。
业内人士化名赵先生表示,要彻底整治这一乱象,需要多方联动,形成合力。“一方面,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,堵住漏洞;另一方面,要加大对走私外烟的打击力度,斩断利益链条;同时,也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,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。”
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。我们呼吁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,严厉打击非法“免税外烟网上商城”,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净化网络环境。同时,也提醒广大消费者,切勿贪图便宜,购买来路不明的商品,以免上当受骗。
【来源:新浪网】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