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假期数据出炉,全国文旅市场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。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出炉,3.14亿人次的出游规模、6.4%的同比增速以及1802.69亿元的消费总额,这波消费复苏的节奏,比沁爽的西瓜薄荷还让人上头~
然而,在这份光鲜的数据背后,烟草行业却呈现出另一种景象,文旅消费热潮与烟草收缩的强烈反差,整个行业需求总量下滑与结构增长乏力相互交织,造成了行业假期独特的暴击三连。
如图所示,2019年以来出行人数持续上升,但人均消费增长缓慢,今年人均消费未达2019年水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县城酒店预订量增长30%,显示旅游品质需求提升,但整体消费水平未同步增长,反映出消费者旅游消费的理性,和零售户反馈的"高端烟卖不动,低端烟跑断腿"神同步!
零售户内心OS:
A:"各个景区人从众,但中高端烟库存都积灰了!"
B:"小年轻们旅游打卡发朋友圈6到飞起,买烟就认二类烟"
人流量未能有效转化为中高端产品的增量空间。这种流量不转化、场景不带货的困局,让零售户尤为头痛。
市场库存的变动透露出一些信息。调研显示,五一假期期间,社会库存有所减少,但主要是低端产品,两高市场库存周转速度减慢,传统节日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减弱。
这种结构性问题尤其需要引起注意,揭示了高端品牌价值体系正在松动。
去哪儿发布《史上最火五一出游报告》,报告显示,购买“人生第一张机票”总量同比去年增三成。19-22岁大学生、60+老年旅客增幅最高;三线及以下城市和县城居民增幅高于一线城市。小城居民和“新银发”一族,是今年五一消费升级意愿最强的群体。
文旅市场靠"微度假""剧本杀"这些新玩法疯狂圈粉,吸引了大量Z时代和银发人群,与他们在烟草消费领域的离场形成强烈反差。这种代际消费偏好的结构性迁移,使得传统卷烟品牌面临守存量与争增量的双重压力。
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消费分级的持续发展,仅依靠规模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不再可行。这表明,结构的提升需要从“渠道推动”转变为“价值驱动”,并从“场景依赖”升级为“体验创新”。
文化旅游市场通过内容的创新,实现了二次消费比例的增长,烟草行业同样需要重塑其价值体系。利用技术创新来提升消费价值,是解决市场低迷的关键。
在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承前启后阶段,五一假期的繁华与烟草行业的“冷清”,映射出行业变革的内在冲突和突破路径。当文化与旅游产业正在打造新的增长点时,烟草行业更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供给侧改革。
从创新产品外观到重塑消费环境,从变革价值传递方法到提升产业生态系统。冷清不是衰退的前奏,而是破茧的序曲,它促使业界在喧嚣的消费场景中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定位,在优化结构的痛苦中孕育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