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在上班途中,我碰见了老魏(之所以叫他老魏,是因为他为人稳重踏实,尽管他比我小)。他提起在《烟草在线》看了我的几篇文章,这让我感到很高兴。我觉得老魏在烟厂工作、生活了多年,他热爱生活,默默奉献,也是个有故事的人。在这里,我就讲讲他的精彩故事。
老魏,1972年7月出生,陕西勉县人。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97年7月毕业于陕西工学院(今陕西理工大学)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,获工学学士学位。他是工程师、高级技师,还是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内训师、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、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包装专业专家、烟草行业教育培训资源评审专家组成员、陕西省烟草行业操作技术能手,从事烟机设备维修工作已25年。多年来,他一心扑在学习烟机维修技术上,认真研读机械原理,钻研操作技术,掌握修机技能,从中发现并解决问题,力求应对自如、高效精准。
在烟厂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,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奋斗,使这个厂曾以“公主”牌卷烟闻名遐迩,为国家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。为了让“公主”烟大放异彩,每个职工都敬业爱岗,发扬“求实、创新、拼搏、奋进”的企业精神,努力生产,自强不息,精益求精,一丝不苟,使“公主”烟被评为“国家卷烟优等品”“陕西省名牌产品”“消费者信得过产品”等。老魏和他的同事们积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,不断提高技术能力,勇于开拓创新、真抓实干,为企业百年长盛而努力奋斗。例如,2010年,他所在的卷包车间以对标工作为抓手,以安全生产为前提,以工艺质量为核心,以设备技术为支撑,切实加强质量管理,全面强化设备保养,大力开展技术培训,切实加强班组建设,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员工主观能动性,全力以赴攻坚克难,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和各项管理指标,车间基础管理水平大幅提升,为工厂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老魏是科班出身,热爱学习、善于创新是他的一个显著特点。他经常查阅资料、翻看书籍,与同行交流沟通,总结经验、吸取教训,再难啃的“设备维修”这块硬骨头,他也要啃下来。正是他尊重科学,使得他的每一次创新、每一次探索都能稳扎稳打,稳步实现预期目标,为企业降低了生产风险,确保了生产平稳、高效、安全运行。近年来,作为技术主管,他因地制宜,创造性地在滤嘴线推行预防维修模式,以预防维修为主、现场维修为辅,优化维修资源,由点及面推广新模式。他狠抓技术创新,比如《提高FB19纸盒卸盘机适应性研究》课题,解决了纸盒进料堵塞、卸料乱料等故障,降低了物料损耗,提高了设备利用率,该项目荣获企业科技项目二等奖。他研发的《滤嘴成型机曲柄连杆轴承工装》,将维修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8分钟。该项目申报QC课题获省公司发布一等奖,获中质协发布银奖,所在团队获省质协优秀QC小组称号,并成功申请了专利。2016年,因精益管理成绩突出,他被企业授予“年度精益改善之星”荣誉称号,荣获“黄金叶”杯全国烟草行业精益改善专项达人称号。
老魏在维修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5年有余,一直保持着昂扬的姿态,在工作中一路奋进,屡建功勋,却从不求回报。他发扬师带徒传统,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。通过“结对子”“传帮带”完成岗前培训,结成多对师徒,培养了多名操作维修工,其中一些人已取得中级职业资格。他还负责订标准、出题库、编教材。2020年11月,他被国家烟草专卖局人事司聘任为行业技能人才工作专家库专家。“以此为生”是他无悔的选择,“精于此道”是他毕生的追求,正是凭着这股韧劲,他为烟厂的建设发展征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老魏也爱写点东西。比如,他写的《卷包车间党支部女工赛广播体操迎最美油菜花海》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15年第2期上,《我厂持续开展合作品牌生产培训 保证合作品牌生产均质化》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11年第7期上,《我厂积极做好浙江中烟合作品牌生产改进工作》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12年第3期上,《“好猫”杯叉抱车技术比武拉开“当好主力军、建功‘十二五’”劳动竞赛活动序幕》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13年第5期上,《生产线职工闲暇时间忙“充电”》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10年第6期上,《严控成本促进创建“节约工厂”建设》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13年第4期上,《技改快报》相关内容登载在《汉烟通讯》2009年第6期上,等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曾写过《维修岗位上的青春之歌》一文,主要反映老魏钻研技术、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,该文登载在2020年12月30日《烟草在线》“人物纪实”栏目上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