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浙江杭州临安锦南街道尚未完全苏醒,鑫玥副食品店的卷帘门已哗啦作响。店主刘鑫裹着厚实的羽绒服,利落地将“免费热水”“应急药箱”指示牌摆上台阶,将一大桶刚熬好的姜茶搬至店门口的便民服务区。“今天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5度,得让早班的环卫工人们喝上热乎的。”她说话时呼出的白气,在晨光中氤氲成温暖的轮廓。
这位来自东北的新临安人不曾想到,自己经营了四年的社区小店,会在2022年夏天成为城市治理的创新站点——她主动申请将店铺升级为临安区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首批旗舰型“香溢红色驿站”,让60平方米的副食店蝶变为服务上千户外工作者的城市驿站。
驿站站长的“十二时辰”
清晨六点半,首批环卫工人陆续到来。刘鑫熟练地递上姜茶,顺手帮王阿姨焐热冻僵的双手。“这闺女比自家娃还贴心咧。”干了十五年保洁的王阿姨笑着说道。自从驿站免费提供热姜茶以来,王阿姨每天一早都会来喝上一杯,保温杯里再罐上一杯。
上午十点,附近的建筑工人老李来取寄存的午餐饭盒。刘鑫特意将微波炉从里间移到服务台,“工友们热饭少走几步路”。午高峰刚过,她又开始清点防寒物资,货架底层整整齐齐码着200个暖贴——这是她自费购置的“冬季特供”。
下午三点半,驿站变身临时歇脚点。在附近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的奶奶外婆们在这里驻足歇脚,顺便带着孩子们在店门口便民区的“摇摇车”上玩乐一番,刘鑫还不时地给孩子们递上纸巾。
图为刘鑫给环卫工人送上姜茶
夜幕降临后,驿站依然亮着暖黄的灯光。晚上九点半,送完最后一单的外卖骑手小张来借充电宝,刘鑫连忙递上一杯腾着热气的姜茶。这样的场景,总是在不断重复着。
从“卖货柜台”到“暖心店堂”的蜕变
2021年冬天某个雨夜,刘鑫目睹浑身湿透的外卖小哥蜷缩在自家店檐下躲雨,却因台阶积水不敢坐下,这个画面刺痛了她的心。“当时就想着,能不能腾出块地方让大家有个歇脚处。”次年6月,当临安烟草启动“香溢红色驿站”升级计划时,她第一个提交了申请。改造过程远比想象艰难。要压缩五分之一的货架面积,意味着每年损失近2.5万元营业额。家人强烈反对:“咱们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!”但在刘鑫的坚持下,硬是重新设计动线,把最靠近门口的黄金展位改成便民服务区。
如今,走进鑫玥副食品店,左侧的“暖心驿角”与右侧的货架形成鲜明对比:四张灰色休闲椅环抱木质长桌,饮水机持续保温在55℃,医药箱里常年备着速效救心丸,雨伞架挂着6把晴雨两用伞……最特别的要数驿角的“风采墙”,上面记录着刘鑫与户外工作者们之间的一幕幕温暖瞬间。
从“受助者”到“助人者”的温暖循环
在临安烟草 “香溢”志愿团队的眼中,刘鑫不仅是驿站经营者,更是公益行动的“超级链接者”。2025年助农直播中,她将自家店堂改造成临时直播间,联合志愿者们发起 “驿站助农”特别企划,组织周边商户开展板桥镇草莓、临安山核桃、天目小香薯等临安土特产直播活动。
“直播间的各位小伙伴,这是来自我们临安板桥镇灵溪村的大草莓,真真实实产自临安本地,酸酸甜甜,一口爆汁,保准你吃完一颗还想再来一颗!”镜头前的刘鑫与平日判若两人,“虽然很忙很累,但看到农户脸上的笑容,值了。”刘鑫翻着手机里的直播截图,画面里她正向直播间的观众们作热情推介。
图为刘鑫正在开展助农直播
这种互助精神源自特殊经历。2018年开店经营的初期,从外地来临安的刘鑫没有经验、没有客源,是临安烟草的志愿者们手把手地教她怎么经营、怎么陈列、怎么盘库……从经营“小白”到经营“达人”的转变,刘鑫对志愿者们充满着感激,“当时我就想,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。”如今,她的小店已成为集红色驿站、崇军志愿服务站点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为一体的服务站点。
夜幕下的鑫玥副食品店依然亮着灯,玻璃窗上的冰花被暖气焐化成了蜿蜒的水痕。刘鑫擦拭着“香溢红色驿站”牌子,轻声说道:“其实温暖就像这姜茶,捧在手心里的人多了,整座城就热乎了。”柜台后的监控屏幕上正放映着“人间剧场”:深夜来热饭的保安、借伞的护士、取暖的代驾……每个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温度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优美尚品主题原创或收集发布,欢迎转载
发表评论